关于华为与长安的新合资公司,以及旗下“四界”更多细节与进展正在逐渐浮出水面。
1月16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4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透露,长安与华为的新合资公司暂定名为“Newcool”,涉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与智能车灯等领域。
目前,双方正在推进交易合作细节,包括新公司挂牌成立等内容。“从去年8月份开始,双方便成立了工作组针对此事进行交流,新合资公司将不会从事整车业务。”朱华荣透露。
与此同时,针对传闻的华为与北汽的智选车模式合作品牌确定为“享界”,而与江淮合作的智选车品牌定为“傲界”的说法,《证券日报》记者第一时间向接近华为的业内人士求证,得到的答复是“未官宣前都是没有最终确定的说法。不过名称很快会公布,尤其是与北汽合作的品牌。”
“四界”即将集结完毕
据记者了解,华为与北汽智选模式合作的样车已经完成,定位于中大型纯电轿车,有望于2024年北京车展期间发布,发布时间将提前至今年四季度。“类似问界和智界分别对应AITO、LUXEED,华为与北汽智选品牌的英文名称或为STELATO。”上述人士表示。
记者查询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发现,早在2023年5月份,华为便申请注册了“享界”商标,于同年11月份注册成功。与此同时,华为还向北汽新能源转让了“STELATO”商标,并先后申请注册了骋界、幻界、尚界、大界、韵界、擎界和尊界等多个“界”字辈的商标。目前,“傲界”商标尚未注册成功。
业内普遍认为,预计“四界”集结完成后,定位从低到高分别为智界、问界、享界和傲界,由上到下覆盖20万元主流市场到百万元级别的豪华市场。至于各自如何命名对于终端用户可能并不十足重要。因为在用户心中,它们都是“华为汽车”旗下车型。
通过问界的市场表现可以看出,华为的“金字招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确拥有强大号召力。最新数据显示,问界M7自从换代上市后销量开启暴涨模式,累计交付量达到了48552辆,累计大定销量突破了12万辆;而均价达到50万元的M9订单量也已突破了2.5万辆。在2024年开年第一周,问界周交付量一举超越理想汽车千余辆,引得后者全系价格至高下调3.6万元。
相比问界的狂飙猛进,智界方面则相对沉寂。据官方消息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智界S7大定订单量已经突破1万辆。目前,困扰智界S7订单和交付量增长主要是产能不足。据悉,华为正在为智选车建设独立的鸿蒙智行门店,目前已经面向全国78座城市开放加盟用户中心。按照规划,到今年底将建成800家鸿蒙智行门店,2025年冲击1000家。
华为车BU盈利时间线临近
事实上,自从2019年华为开始强势进入汽车行业以来,汽车行业普遍认为,华为能够在跨界融合中为汽车产业赋能,改变中国汽车产业的格局。华为虽多次强调不造车,但华为对汽车产业链的触角已经从头到尾扩展,并且希望占据行业的主导权,掌控汽车行业的利益分配。
然而,即使华为具备足够的实力,华为的汽车战略布局也在试错中逐渐调整。从零部件供应商到HI模式,再到智选车模式,得益于近期问界新M7的火爆,华为探索出的智选车模式似乎蹚出了新路——智选车卖得好,车BU(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也会卖出更多零部件,华为就此可以赚到两笔钱,一笔是车BU能拿到阶段性开发费用和零部件费用,一笔是终端BG智选车业务部通过卖车与经销商分利润。
“目前智选这一块华为没有亏,但也没有利润。当我们帮车厂实现了销量过100万辆,车BU就能盈利。未来2年至3年,将是智能网联汽车窗口期,华为必须抓住最后的时间窗口。”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
记者注意到,华为首次公布汽车业务年度营收是在2022年报中,20.77亿元的营收额占华为总营收的比例仅为0.3%,而同年汽车业务相关的研发支出则高达103亿元。2023年上半年,华为汽车业务收入为10亿元,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
在2019年华为车BU成立之初,华为高层曾表示该部门“六年不设盈利目标”,这意味着,车BU设立的盈利时间线应该是在2025年。接下来,华为汽车业务将不能再单纯以亏损换规模,必须提振销量,在增长和赚钱之间寻找平衡,车BU将开始背负明确的营收指标。
在此背景下,为了提升盈利,华为在去年底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剥离,与长安成立合资公司,自身持股60%。而这家公司正在寻求外界的投资,目前还没有公布新的入股伙伴。
最新消息显示,长安与华为的新合资公司暂定名为“Newcool”,已成立了工作团队探讨车BU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共同打造一个立足整个行业,贡献全球的平台。此外,双方将持续推进新公司的成立,新公司不从事整车业务,华为承诺不从事新公司里面的业务。(证券日报记者 龚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