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Talk|
花花的聊天室
【第二期】
“新传红利消失后”
“我还要不要考新传?”
第一,新闻与传播专业本身在近些年就处于巨大的学术地震中: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究内容我们可以简单的概括为研究「人类的传播行为」,过去一百年以来,学科研究的都是以报纸、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因此整个新闻与传播学科,都奠基在传统大众传播研究之上。而当今天传播媒介从「报纸、电视」转变为了「互联网」之后,学科旧有的根基可以说是全然崩塌;但当学者花了5-10年开始研究网络传播、社交媒体时,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媒介的出现又再一次推翻了原有的研究成果。
因此新闻与传播学科当前的研究内容不像传统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那样稳定且牢固,而是始终处于几乎一年一变的状态之下,这带来了几个重要的影响:1、新传考研考题每年变化幅度极大;2、新传考研要学习的内容远远超出了书本的范围,而需要大量的补充,自学的难度较高;3、学者对研究生的素养要求很高,期待研究生可以和他们一起写论文、研究新现象,驱动学科变革。
第二,报考人数增多导致人才筛选难度加大,考题和复试难度都在增加:在学科变化、真题难度本身就逐步提高的背景下,报考人数的增加也进一步加大了院校的人才筛选难度,因此院校只能通过「加大初试试卷的难度」,诸如融入更多类型的考题,或者是出一些冷门的考题来拉开差距;和「加大复试的面试筹码」,在复试中进行「个人资料筛选」等方式来辅助选择更适合的人才,这也无形中加剧了新传考研的难度。(当然,从去年新传考研人数下降开始,今年这样的情况会有所好转)
第三,政策支持下扩招的专硕与院校没能匹配的资源:国家从2018年开始出台的一系列研究生扩招政策,与之相对应的部分高校研究生录取人数开始逐年上涨,诸如2018年南京大学新传研究生录取人数从20人直接上涨为了60人(且在招生简章中并没有提及)。但响应国家政策是一回事,把这么多人招进来之后有没有相应的院校资源又是另一回事。专硕扩招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1、部分北京、上海的头部院校不给专硕分配宿舍(北大、北师大、复旦、南大)();2、专硕的奖学金与导师分配的项目奖金开始缩水;3、部分院校的研究生导师有限,扩招的情况下无法兼顾学生的分配,导致专硕的培养出现了自给自足、自己培养自己的情况。也正是这些院校,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会称“非全日制和专硕”是高校的创收手段。是不是创收手段我不知道,但我确定的是,这些问题虽然并不普遍,但的确存在。
第四,在资源不匹配的情况下,不少院校开始自顾自的专业改革,导致报考的不确定性加剧:在资源不匹配、学科大变革、报名人数增多、跨专业考生增多但整体学术素养不高以至于拉低了院校学术能力的多重背景下,不少院校开始进行一些突如其来的改革,诸如在9月份突然决定取消专硕(人大、南大)、诸如考试方法突然大改(中传)、诸如大幅度提高保研人数、诸如九月份大面积修改参考书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备考的确定性。但整体来说这些改革也匹配了学科的变动,到去年(2023年)已经趋于平静,不再有大动作,因此大家也可以适当放心。
第五,研究生期间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差异巨大:除了报考时的问题以外,真正进入院校进行学习时会发现,有不少研究生院校的培养方式还相对老套和古板,学习的内容与当下互联网发展脱节严重。虽然「研究生」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但日常课程的设置也会影响到研究生的学习方向和毕业论文方向。诸如学生在院校课程设置、导师要求下进行了长达两年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和论文写作,而她则在毕业后进入了小红书工作,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与鸿沟,着实令人无奈。
综上情况,某种意义上新闻与传播考研的付出与回报比的落差正在扩大。备考期间存在的金钱、风险、时间上的付出和读书期间的房租等成本付出都与当下竞争压力较大的新传就业现状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写到这边连我自己都趋于悲观,但更悲观的是,这样的情况并非仅仅存在于新传专业,社会大环境是相似的,除了内部原因的第一点是新传专业独有的之后,剩下的每一点在所有的文科专业中几乎是共性问题——毕竟年年考研出分后上热搜的,不仅有新传专业,还有教育学、心理学等一众文科专业。
所以问题就进一步来到了「既然所有的文科都这么卷,那到底要不要考研究生呢?」(理科专业的门槛和能力要求与文科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社会的内卷从来不会仅仅发生在某一个专业之中,一定是普遍性的)
在回答要不要考研究生时,我们不得不直面最难以调和的矛盾,即当下社会的就业竞争内卷化需要「研究生学历」的加持,但研究生学历的获取难度,和获取之后是否能真的为就业助力还是一个未知数。
需要考,但有没有用,不知道。
怎么选呢?
作为一个新传考研的既得利益者(我和班班始终在说,如果我们没有考研,那就没有今天的秃头所和班班花花,作为考研的既得利益者,我们是通过这条路获得了自己的价值感和金钱回报的,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像过来人一样,把我们认为确实有效的方法,摆在大家面前),我想基于上述所有讨论,并站在「新传考研」的视角上,为大家分析以下几个问题:我到底要不要选择新传专业?新传专业的含金量到底还剩多少?我要如何在这样的趋势下做出稳妥且高性价比的选择?
以下建议的大背景都基于「社会外部原因致使考研人数整体下降、学历依然是社会竞争的重要筹码、所有文科专业一致的难考、学科内部矛盾虽然并未调和但整体开始趋于平静、新传考研的报考人数开始下降」,简而言之,风险仍在,困境仍在,但新的机遇也出现了。
◼️ 在什么情况下,我要选择「新闻与传播」专业?
1、热爱这个专业(以我为例,我从小到大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名记者,所以不管新传怎么卷,我都会去考会去学);
2、想要或正在从事互联网内容类工作(内容写作、社群运营、广告等),想要有一定的学历提升;
3、想要在文科专业里选择一个跨专业门槛低一些的学科,并借此拥有研究生文凭(新传绝对比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深厚的专业要好学,笼统100年的历史);
4、有意向考文科性岗位的选调生或者公务员,想要一个报考门槛低一点点的学科(同理,和汉语言文学、社会学相比新传考题本身难度低一些,要看的书、学的东西也少一些)。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2026届39所院校全程企划」
减少考研投入成本 一站式学习
清晰化院校考查内容 轻量简单
「2026版名词解释(正在售卖)」
结构化背诵+贴合教材+轻量记忆
必背300词+扫盲1000词
「秃头所答疑社群|公开课」
每天一篇论文带读&评论赏析
上一篇 爱孩子的七个层次,你做到第几层?
下一篇 没有了